◤
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于4月18日举行2023年度披露启动会, CDP 大中华区负责人吴芙蓉做了题为《2022年中国企业CDP披露情况报告分析》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在线下和线上相聚,非常感谢CDP创始人、全球主席Paul Dickinson先生从伦敦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以及APAC董事总经理Donald Chan先生从新加坡跨越几千公里来到现场,他们的到来体现了CDP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的重视和支持,感谢他们。
从4月18日开始,CDP将开启2023年的填报系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在上一个披露期中国企业的披露成果,以及与以往相比、与全球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哪些出色的成绩,以及有哪些提升空间。
在今天正式向大家推出全版报告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CDP 2022年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的几项工作。
首先,CDP是一个具有全球统一标准的气候信息披露平台。在中国,从2018年开始,CDP的问卷就已经与TCFD的披露标准完全一致。CDP在去年下半年参与了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的一个关于TCFD课程的开发和培训活动。CDP先后在去年8月和12月给香港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进行了TCFD课程的线上授课,以增强企业对披露要求的理解,同时帮助企业提升披露能力。
第二个方面集中在基础气候数据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在COP27期间,CDP宣布将从2024年开始,将ISSB的S2披露标准则纳入CDP披露体系。CDP中国办公室也将和ISSB北京办公室开展密切合作,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提供支持。
第三方面关于协助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的信息披露更易实现。2022年我们将CDP问卷中的部分问题授权给了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定制开发了一份针对香港本地中小企业的问卷,CDP中国办公室的同事协助其进行了两次能力建设活动,相信会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开启信息披露之路,同时助力金融机构解决其中小企业客户信息缺失的难题。在中国内地,CDP也非常期待与监管机构层面的合作,来帮助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小企业开启信息披露之路。
最后一个方面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他环境议题的研究,CDP的问卷在2022年首次加入了6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今年将在水问卷当中加入有关塑料的新问题,在环境问题的议题方面,CDP系统正覆盖得越来越广。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CDP中国的披露情况:有2,700多家大中华区的企业通过CDP进行披露,其中将近2,500多家披露了气候变化问卷,500家左右披露了水安全问卷,以及79家企业披露了森林问卷。因为有的企业会披露2-3份问卷,所以数据会有一定重叠。
接下来将进入到报告的发布环节,今天报告的完整版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我们之前在海口的消博会上进行了预发布仪式。这份报告从政策环境出发,谈到了整个CDP披露的全景尤其是关于中国披露的趋势,并根据TCFD的四大支柱,比较了中国企业在披露方面的表现,并加入了一些优秀企业的实践案例,对将来进行了展望。
首先,在政策环境方面, 2022年全球的气候治理迎来了各方更广泛的共识与合作,比如在中国,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欧盟去年先后出台了很多可持续立法和政策;除此之外,在G20期间,中美两国共同推动出台《G20转型金融框架》,以支持绿色发展。
第二,国内外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逐渐趋同。在去年COP27期间,CDP宣布从2024年开始,全面将ISSB的S2关于气候信息披露的要求纳入CDP问卷。简单来说,CDP平台一直都承载着最前沿、最主流的披露框架。除此之外,在4月14日,港交所发布文件,就ESG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征询市场意见,联交所建议规定所有发行人在其ESG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并推出符合ISSB气候准则的新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联交所是第一个明确支持ISSB披露框架的机构,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也表示在2025年或之前强制实施须符合TCFD的披露规定。
第三,在气候信息披露方面,目前很多国家和市场都以强制性披露为主,虽然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目前大多以自愿披露为主,但中国内地关于可持续披露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也就是说可持续信息强制披露迟早会到来,也一定会到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尽早做好合规准备,在未来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CDP问卷和TCFD的四大支柱:治理、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完全一一对应,TCFD所有的要求都能在CDP问卷中找到相对应的问题,对于ISSB在将来大概率也是如此。因此已经在CDP披露的企业,如果继续在CDP披露,那么其合规成本会大大降低。
第四,在2022年的披露全景方面,全球18,600多家企业向CDP披露了气候变化问卷,18,700多家企业向CDP披露了气候变化、水安全以及森林的环境信息。在大中华区,2021年有1,900多家企业进行了披露,2022年增长到2,700多家,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43%,这让我们真切感受了中国企业对于信息披露的意识正快速提高,行动也十分迅速。
下面我将对2,700多家企业披露的动力进行简要的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跨国品牌的采购邀请,也就是CDP的供应链客户依然占了很大的比例,约有2,500多家受到国际品牌的邀请来填报CDP问卷;除此之外,大概将近400家上市公司受投资者邀请来填报问卷。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占整体披露的比例较低,为14%左右,这个数据在前一年是不到10%。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好理解:中国内地A股的上市公司不要求强制披露,而像欧美、新加坡、巴西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都要求强制披露,因此政策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披露的整体比例偏低。在全球水平方面,去年上市公司占到整体披露的25%,今年上市公司占到27%。事实上和全球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我相信随着投资者邀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及公司自身意识的提升,回复率的提高,上市公司占比会越来越大。虽然基数不高,但中国去年上市公司填报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68%,这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一个成绩。
接下来我将按照TCFD的四大支柱来分析一下中国企业去年的披露表现,以及中国企业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空间。
在治理方面,去年77%的中国企业表示有董事会层级参与气候治理,这体现出了非常高的重视程度,但在具体的治理的措施方面,中国企业只有不到半数将薪酬激励和管理气候问题的目标进行了关联。也就是说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但是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能够将其与绩效薪酬挂钩,这样的战略目标在落实过程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这是中国企业在今后的披露以及气候管理的工作中能够继续提高的空间。
在战略方面,超过六成的中国企业表示其已经意识到了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会对战略和财务产生影响,但只有约31%的企业将其纳入了企业战略,约36%的企业将其纳入了财务评估。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仅仅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但是只有三成企业将其与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结合。在战略的第二个方面,中国企业带动供应商参与气候治理方面的程度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风险管理方面,超过七成的中国企业表示已经建立了气候风险以及机遇的评估和管理流程,这一数据与全球平均水平不相上下。但具体到中国企业识别的气候风险的类型,自然因子例如极端天气等占比较高,中国企业对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态度等比较近期的影响因子的意识程度普遍较高,都超过了30%,但对于比较远期的影响因子,例如企业声誉、技术进步以及法律,企业的关注度都低于20%。简单来说,企业对近期或者中期的风险给予了较多关注,而对于更长期的声誉、技术进步等影响关注较少。
在指标和目标方面,通过比较去年和今年的企业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的数据:披露范围一的中国企业达到了75%,与去年基本持平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披露范围二的中国企业在去年的比例是57%,今年为58%,基本持平且同样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方面中国企业做的很不错,关键的差距集中在范围三。在范围三(采购商品与服务)中,全球平均有36%的企业进行了披露,而中国企业2022年的平均披露比例是16%,相差将近20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很多企业都提到范围三的数据难以获得,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包括CDP都在帮助企业解决范围三的数据的追踪和获得问题。指标和目标的最后一方面关于中国企业设立减排目标的情况,约70%的企业都设立了气候相关目标,具体到碳减排目标,不论是强度目标还是绝对目标,也有近六成的企业设立了该目标,然而仅有不到10%的企业设立了到2050或者2060实现净零的目标,再一次印证了企业对于近期和中期的风险有较多关注,而对长期的风险的关注不甚理想。CDP希望在接下来时间里与企业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升在这方面的成绩。关于中国企业的减碳措施,企业在2022年的披露中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减碳措施,比2021年明显提升。披露总数的增加,企业采取多种方式,都会为全球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关于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第一个未来趋势是国际可持续披露的标准正在趋同,CDP建议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将要上市的公司能够借助CDP问卷尽早了解监管机构的要求,尽早做好准备。第二个未来趋势是欧洲的很多立法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出口企业、供应商企业,建议能够尽早了解国际形势,熟悉规则,做好准备。最后是对于参加全球竞争的各行业的头部企业或者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赛道上进行全球竞争的企业,希望其能够不仅被动地响应客户要求来填报问卷,还能够通过CDP的供应链项目,以及其他工具主动管理自己的全球供应链。祝大家在今年的披露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i.bhha.com.cn/quote/900.html 康宝晨 http://i.bhha.com.cn/ , 查看更多